English

“博物馆”登陆公交站牌有戏吗

2000-08-31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李海清 我有话说

日前,有读者程京生先生投书本报,质疑公交站牌为何很少标明北京各博物馆的名称,以便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参观,他认为:北京的博物馆应该积极地去和公交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,争取他们的帮助与支持,设置或更名该馆站名,这样将会扩大博物馆的影响,使之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。

虽然,这位热心读者的初衷是完美的,但是这一想法的可操作性能有多大?还是听一听北京文博界和公交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吧。

北京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博物馆馆长张蓉华表示,该馆早有这种想法,但是运作起来太难了。几年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曾经请博物馆做过与公交衔接的调查报告,但是一直没有下文。今年年初的时候,他们曾经委托北京市政协委员提议,在途经大葆台的特7路沿线设置站牌,以便观众参观,临时站牌不久竖起来,但是半年就不知去向了,现在许多市民对行车路线还是一头雾水,其实大葆台距世界公园只有千米之遥,如果特7路能在每站的站牌上标明就最好不过了,特别是始发站前门,他们希望公交方面能给予特别的关照。日前又有一公交线路想与他们合作,在博物馆门口设置总站,但前提条件是馆里将门前的一片农田征到手,因为博物馆没钱买地自然合作无望。

张馆长遗憾地讲,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博物馆,就应该给予博物馆应有的地位和重视,尤其是公交线路的设置,但是目前没有专项拨款来做这些事。

茅盾故居负责人宋还冰并不看好这一提议。他认为与其在站牌上标注,不如在路口的地图上注释更一目了然,像交道口附近文物古迹比较集中,如国子监、雍和宫、茅盾故居等,便于人们自助游。将馆名标于站牌是不符合人们习惯的,无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市市民,都不会因为看到标注而改变出行,只有等到下一次,而对于外地游客是难有下一次的。故居因它的特殊性常常难以吸引一般观众二次参观,如果在站牌上标注,不可能是免费的午餐,一次的投入很可能与收益难成正比。即便在交道口的车站牌上注有“茅盾故居”,人们如果从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口中听不到介绍,还是不可能改变几十年来固有的思维方式。

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刘超英质疑,北京市财政可以一下子投资三个多亿重修古建,为什么不能对博物馆直拨一些专款呢?可以想象,没有专项资金的介入,博物馆要做成一些事是比较难的,其中包括宣传上的投入。北京市有关部门应该出面协调,大力促成文物场馆与公交的合作,方便市民参观,发挥其教育基地的作用。

那么,如果资金到位,博物馆的名字真的可以登陆公交站牌吗?公交巴士公司双层分公司的刘建讲,站牌有自己的标准,不可能在站名的背后加上一堆括号以此证明附近有博物馆,老百姓看站名反倒不方便了。

据北京市公交总公司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王新声介绍,公交站名的制定标准主要有三点:一是准确,二是简练,三是以地名为主。像天安门附近,有历史博物馆、人民大会堂、革命博物馆等文博单位,但它们都没有天安门有名,以天安门作站名顺理成章,但也有例外,像航空博物馆原址本没有地名,建馆后自然以馆名作站名,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分析。站名首先应该规范,一站一名最为标准,设想如果将博物馆标注上,周边的大机关和商家肯定会有意见。对于社会上关于五万元可以买一个站名的说法,王先生讲这是没有丝毫根据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